Saturday, December 15, 2007

Kylie Minogue - X

幾天前買了Kylie的新大碟《X》,由於部份歌曲幾月前就從youtube裡「洩露」出來,尤其主打歌曲《2 Hearts》更在single推出前已經看過MV,期待感覺減少了,但聽過後卻沒有任何怨言,所有歌曲都十分棒。《X》玩的80年代電子夢幻,感覺每一首歌曲,聽時總使我想起別的舊歌,或者某歌曲的效果、某一片句。可惜的是我腦裡能記下的音樂太少,一時又想不起從哪裡聽過。

如要選我最喜歡的歌,首選是很Electronica的Dance歌曲《Speakerphone》,跟著是玩青春夢幻感覺的《No More Rain》(很開朗的音樂),還有充滿的士高迷幻的《Like A Drug》等。
《Speakerphone》中歌詞有幾句:To your head bone, temperal bone, to your jaw bone. To your neck bone, collar bone, medic go on. To your back bone, moving on, to your hip bone... 這一段在主chorus前的verse十分動感。聽時想像自己是個locking dancer跳著舞,隨音樂和robotic的唱腔搖擺,表現音樂從頭頂沿身體滲透而下的爽快,實在是種享受。
主打歌《2 Hearts》扮瑪麗蓮夢露,穿黑裙子在鋼琴上拿大microphone又唱又扭賣性感。這些Madonna、Christina Aguilera都做過。而且《2 Hearts》是翻唱別人的歌曲,當然Kylie版是很好,但對我來說吸引力量不太大。 另一主打歌曲《In My Arms》的台灣版是Kylie feat. Jolin Tsai,幸好我從未聽過,我對蔡依琳沒多大興趣。

很遺憾,youtube上聽過的《Excuse My French》沒有收錄在此大碟中,這首歌也是跳舞風格的呢。我買的是歐版,隨碟有DVD,收錄了Kylie病癒後的第一個正式訪問,逐一分析每首歌曲的樂趣所在,還有《2》主打歌的MV。Kylie這場大病真的改變了她,看她在訪問裡被問到:你現在活得跟以前不一樣嗎?她收起了笑容,沉了一下,然後很肯定地說:是的,我正在嘗試。
EMI香港版推出日期比較難預計,北美要推遲到明年2-3月,我沒打算等。明年5月Kylie會有全歐演唱會「Kylie X2008」,之後應該會另出演唱會DVD。英國有好幾個演唱會場次,門票開售後30分鐘就賣光。從家中書桌邊那垃圾堆裡找回《Body Language》原來已是2003年的事,05年《Ultimate Kylie》精選碟後,《Show Girl: Homecoming》和《Greatest Hits》我沒買過。一晃就是2年。我想買《White Diamond》來看看,許久沒大筆買入這麼多東西我今次買這套碟,獻給Kylie乳癌康復基金。

"2 Hearts" Official MV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Wt7JlRCVes
"Speakerphone"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PS5MpMFOgc
"Like A Drug"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Ojp6eh76kg

Friday, November 30, 2007

普通話考試後的感想

2007年,我讀了一整年普通話課程。今天剛收到普通話研習社的電話,說我期終考試及格,終於鬆了一口氣。但是同時我又感到有點不對勁。第一,我的普通話十分普通(十分差),我現在的水平只可以算是初學者。第二,我覺得學校、老師對我們太寬鬆,會使我們鬆懈和懶散。這些問題是由於我對本地成人教育機構缺乏信心,也因為我對自己能力沒信心。
如果你明白進修者與教育中心的關係,說穿了不過是顧客與商店的買賣關係。老師也稱呼自己作「教書匠」,你可以想像,這金錢與知識的雙向施授關係中,一種微妙的操作。曾聽一位其他學院的博士說:除非學生真的出了大問題,沒有人會刻意使成人學生不及格。

學習難點

我對自己的中文水平,是常抱批判和懷疑態度的。
我要刻服的第一關,是發音習慣。學習普通話前,我完全不會分辨捲舌音(舌尖後音),亦不能掌握發音要點。學了一年後,老師仍然不滿意我捲舌的程度,經常提點我舌頭要再往裡邊收好。懂得發音方法的人,應該明白我的苦處:我要發音準確,說話便不能太快。反過來說,當我說得較快,就一定丟失正確讀音。當我約略掌握了捲舌音,又將平舌音和舌尖前音弄混亂了。學習初期平舌音我沒多大困難。
過了半年總算是混過去了,唯一遇上的煩事就是拼音。拼音沒記住,或者未注音的字,根本就讀不出來。

Tuesday, November 27, 2007

烹調三十六訣


在理工大學的酒樓看到這一個菜單,封面印了有趣的字,都是關於烹調方法的。

從字款看得出來,「煀」這個應該是粵語方言字(製作者不能用相同字款)。
這裡的字,我也不是全懂。若果叫我分辨那個是廣東字,那個不是,我也不能說出一個肯定答案。
當中,「炖」字應是「燉」字的簡化字。「腊」應是「臘」字。我想「煀」、「炆」、「灼」、「烚」和「煨」應是廣東說法。原意好像跟烹飪無關。用黃錫凌《粵音韻彙》,「煀」、「炆」、「烚」三個字甚至是查不到。反而我第一眼看見,感覺似是廣東字的「燴」,原來是規範字詞。

Monday, November 26, 2007

畢業照與布娃娃

近四五年,我的表弟表妹們陸續大學畢業,今年我的表妹從理工大學畢業。我那患重疾康復後行動不方便的妹妹,今年也要畢業了。星期天早上我們家一行20人到理工及城市理工兩所大學校園拍畢業照。

現代的大學生穿長袍,頭戴四方帽照像,配件是一大群朋友、同學,女孩子配大束鮮花,最特別的是人人抱著一個卡通布娃娃! 真是香港學界特色之一。
日本卡通人物,例如吉蒂貓、黑企鵝、新力貓,又有迪士尼人物,米老鼠、維尼熊。男孩子也要抱一個布娃娃,見怪不怪。他們選的多數是藍色的,多啦A夢和迪士尼的史迪仔(stitch)最多。

年前回歸校園,再作進修。有一位老師也跟我談過這個怪現象,他不明白學生邀請他拍照片,為何將巨型綠茶犬擺在兩人中間。究竟,是香港大學生心智未成熟,還是他們覺得一般的人像相片構圖欠缺氣勢,要用幾個卡通人物點綴?

我是9年前的大學畢業生,那個時候也有人抱布娃,但還未變成現在的「習俗」。女同學跑過來合照,最多是拿一支紅玫瑰(那時已經覺得很老套)。我這大土包從來不懂打扮,當時連頭髮也沒有吹熨過,帶著家人從村子出來,看到港大清幽的環境竟然人人都很安靜,有點怕生起來。現在回想,我的畢業照很珍貴,因為那時候我的外婆還在呢。我想念她。

畢業那一天,每個學生一定是高興忘形的。拋帽子,全人類飛躍半空「Yeah~」那些動作,我們也做過。搞怪表情、男男擁抱這些東西我們玩得十分開心。今時今日的大學生,當然比我們更進一步。幾年前表弟在科技大學畢業,見到有人寫努力掙錢打油詩橫幅。今次我看到有「保證及格團」標語的膠布大字。隨意移動、反轉校內公用椅子,努力捕捉每個能紀念大學生活的地標、標誌和符號作為背景。還有人請來專業攝影師隨隊拍攝,就算是一般同學都拿起價值萬元的相機。我一直覺得這兩所大學的學生較為講究打扮,放眼所見是真的。每個女孩子都懂得擺模特般的動作,以求製作完美的畢業寫真集。

有人說香港大專生水平下降,就算學歷高但心智不成熟,思想不獨立。好高騖遠,不肯腳踏實地。我身為舊人,不免覺得刺耳。因為我明白上一代的人總有一種批評後輩的慣性。
我通常的回應是:年輕人中總有精英的,不能以片概全吧。但是坦白的說,我越說越覺得自己勉力維護學弟學妹的說話,開始站不住腳。

這個消防用水龍頭,呆呆的站在理工大學李嘉誠樓下。在大學校園裡,我是局外人。看著現今的大學生,可能跟這水龍頭心境相同。







Thursday, November 8, 2007

Gundam Unicorn中文名問題

http://www.gundam-unicorn.net/

作為Gundam粉絲,我對這一套小說的興趣比AOZ大很多。
由於12月會推出MG UNICORN模型,所以急忙補習一下。我閒逛各大中日台論壇網站,看見許多討論,發現故事中的人物和機體命名很新奇,但又沒有中文名。

男女主角,應該都是英文名譯過來(Barnarge Lynx和Audrey Burn), 為防有天又跑出些怪怪的日文漢字音譯再移植進中文,例如「村雨鳳」那類,暫時擱下不理。 敵角中的「紅彗星再來」,Full Frontal…即是全裸,有點不雅。翻譯的人請找個好一點又霸氣的名字給他吧。

他的坐架機體,MSN-06S Sinanju。外型至編號都是大玩特玩紅色三倍速概念。找找網站,日本那邊說是來自一套叫《御用殺手》(Remo Williams,1985)的特務電影。男主角到韓國找到東方大師學習起源於Sinanju村的韓國古武道Sinanju…這種虛構武術,說是所有武術如空手道、柔道、劍道的始祖…云云。 好不容易深挖各種資料,找到Sinanju中譯原來是現時北韓清川江附近的新安州(應是韓戰美軍進路之一)。這台紅色「帶袖的」機體,莫非應叫做「新安州」?
另一台Kshatriya(クシャトリヤ)比較好理解,古印度四大種姓之一,「剎帝利」。
我找了很久,還沒發現有人為小說做中文簡介,只看見youtube有一條很清晰的宣傳PV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i-Mn-lWEew
我期待這系列推出模型!

Laika, the space dog

1957年11月3日晚上10時28分,嚴寒冬夜裡的哈薩克基地,蘇聯衛星「史潑尼克二號」成功升空。這衛星代表著偉大蘇聯在太空競賽再下一城,繼「史潑尼克一號」於同年10月4日升空,成為第一顆人造衛星後,蘇聯連續第二次領先美國。

傳聞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為著紀念布爾雪維克革命四十週年,下令一個月內再次發射衛星。史潑尼克二號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準備時間最短的一次太空任務,憑藉科學家共同努力,結果完滿成功。神秘深邃的太空疆界,彷彿變成鐮刀紅旗的領土,冷戰核心國之間科技實力差距,開始失去平衡。這消息震驚西方自由世界,最矚目的莫過於史潑尼克二號帶著地球第一個太空生物,就是三歲的混種母狗「萊卡」。

萊卡只是西方媒體取的名字,她是萊卡犬與西伯利亞獵犬的混種,所以就叫做萊卡。她原本在莫斯科市區流浪,太空局人員把她帶回來,跟其餘三隻同伴接受艱難的太空訓練。訓練期間萊卡被關在籠子裡罰站,籠子會慢慢換成更狹窄的,好讓小狗們適應太空艙的環境。據說挑選萊卡的原因是她長得比較好看,偉大蘇聯的太空先鋒應該是吸引大眾目光的典型英雄。另一個說法是,訓練她們的科學家對萊卡的最大對手有留戀,不想讓他送死,所以讓萊卡上前去。

沒錯,這一趟太空之旅是沒有回程的。

史潑尼克二號是長二公尺闊四公尺的金屬錐體,由於時間緊迫,設計上沒太多空間,只能把艙底連到推進火箭頭上,發射第二階段不能與太空艙分離,只靠幾塊隔熱板抵擋火箭推進器的高熱。體重只有六公斤的萊卡留在包著軟塾的艙室中,可以站立或躺下,靠一條喉管提供食水和流質食物。
史潑尼克二號升空後,於地球212 x 1660公里高軌道,以週期103.7分鐘運行。萊卡的升空,證明了地球哺乳類生物,在太空無重環境裡是不會死亡。所有實驗數據成為將來其他太空動物和太空人任務的基礎。蘇聯官方報導說,萊卡預定在兩星期任務後,餵食預先準備的毒藥而死。官方資料說她在太空裡活了十天。
1958年8月14日 ,萊卡的屍體在有如特別為她設計的太空棺材裡,返回大氣層並燃燒殆盡。

這次太空任務在西方世界引起極大迴響,愛護動物的人更發起抗議。幾個國家郵局推出紀念萊卡的郵票,至今有幾首歌曲是為她而作的。五十年後這件事幾乎已被人遺忘,直至蘇聯解體滅亡。2002年,當時有份負責萊卡任務的科學家馬拉臣科夫把真相公開:萊卡在升空5小時後,因為過熱和驚慌,休克死亡。由於隔熱板脫落,太空艙溫度由15度升至40度,如同火爐一樣。初時萊卡心跳加快至平常三倍,後來不知如何又安靜下來。馬拉臣科夫後悔地說,我們不應該送她上去。

膽小的人類利用最親密、最忠實的動物朋友,做最極端、最危險的任務,這能叫光榮嗎?美國今天的回顧都說,當時1950年代的科技力量,強行征空是十分魯莽的行為。
你能想像瘦小的萊卡,在一大堆儀器面前,如何渡過那漆黑、酷熱、孤獨無助的死亡之旅?那最痛苦的幾小時裡,她如何求救如何掙扎都沒有人可以拯救她。小狗有對人類失望嗎?還是一如以往,由於單純、無私的本性,縱使她對前路一無所知,因為她義無反顧信任人類,還是認為人類不會出賣她,滿有希望終有一天會回到自由的大地跟人類一起生活嗎?

每次我眺望星空,都會想像萊卡在遠方一顆星星,回望著我們美麗的地球。



資料來源:網絡

Monday, November 5, 2007

Marco Polo German Bierfest 2007

這是我搬來Blogger這裡的第一篇文章。太好了!(請想像背景在放煙火)
4.11.2007 星期日晚上,尖沙咀馬可孛羅酒店六樓平台停車場舉行。我七時入場,在大門口跟德語老師打招呼後,我沒有拿他的免費入場卷,自己付90元買票。連票送一個紀念啤酒杯,可以選一杯飲品,結果到啤酒服務台取了一大杯Loewenbraeu啤酒。賣酒妹妹好可愛,不過叫賣聲太吵耳,又有些男人搶著跟她們照像等,我覺得沒必要拍了。由於我的Powershot A80已是垂死老人,上星期四我把它送進佳能維修部門休養,全晚唯有用手機(SE W810i)來拍,沒有開動「夜攝」功能的話無法好好對焦。

這是我的晚餐,賣108元,羊排兩片,甜麵包、芝士煮馬鈴薯和一大堆甜菜。老實說價錢太貴,但我知道如果我買德國招牌菜色烤豬手(每塊足有半個碟子般大),一定會過飽。而且我酒量低,擔心回家途中會在火車上嘔吐,我放棄了,特別選了羊腿。

樂團「Die Notenhoblers」在舞台上演奏德語歌曲,當中夾雜一首英文歌,最搞笑是唱廣東流行曲「上海灘」。那位歌手穿上中式服裝唱歌,廣東話發音接近完美。聽老師說他們早前到過廣州、東莞等地方,難怪要唱一唱廣東歌曲。舞台前有很多人跳舞,chicken dance環節大家玩得高興。我們德語班的同學跟老師排成長龍,繞場跑了一圈,我很久沒玩這種舞會派對玩意了。大家在優美音樂與沸騰人聲中度過了個多小時。我太餓了,吃完自己的食物還取女同學的來吃(她們一開始就沒打算吃完它們) 。
中段有擠牛奶比賽,這項目香港人最笨手笨腳了。第二部份有吹瑞士號角的比賽,原來這種樂器的音色很有趣。我再多飲些啤酒,已經十時許,為免明天上班遲到還是早點回家。 香港人需要娛樂,看所有人都玩得投入就明白了。但香港人真正需要的,是多一點的空閒時間。
說到感受德國文化,今次活動我著實沒有太大感覺。我近年有個毛病,做事提不起勁。但多投入集體活動,令我心情放鬆了。這熱閙的晚上,我覺得很好玩,明年值得再來參加。

附送我的手跟當晚蓋章一個,注意這不是德國鹹豬手。